听新闻
放大镜
抗疫|志愿者葛永和冯超的“核酸一夜”
2021-07-23 16:46:00  来源: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

  南京疫情防控的背后,是白衣执甲、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是满头汗水、声嘶力竭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红马甲,也是带着孩子为现场检测人员送来防暑降温物资的热心市民……

  今天刊发的是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两名志愿者葛永和冯超的“核酸一夜”。

  解释,安抚,指导

  7月21日,葛永和他的同事冯超站到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某实验小学核酸检测点的时候,阳光仍然有些灼眼。葛永看了看手机:下午5点20分。从5点10分左右接到单位通知,到现在到达检测现场,不超过10分钟。

  迅速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在现场拉起警戒线,将检测点隔成内场和外场。一顿操作下来,这个检测点的队伍已经排到了校门外的过街通道里。

  按照规定,前来检测的居民需要经过两道关卡才能接受检测,葛永和冯超负责在内场——也就是小学的操场上维持秩序。当时,内场的志愿者一共有五人,除了葛永和冯超,还有另外三名来自江宁区某单位的志愿者,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小伙。

  葛永(左)帮助群众进行手机注册

  三伏天的南京,白天的室外气温均在30度以上。此刻太阳虽已经落下,但地面余热未消。考虑到排队的人确实辛苦,葛永等人从教室里搬来学生们上课的桌椅,按次序排列好,这样一来,进入内场的群众就可以坐下来稍事休息,缓解不适。

  “人太多,医护人员紧张,这就需要我们担起责任来,在维持秩序、做好安抚工作的同时,协助群众尽快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减少群众排队时间。”冯超说。

  片段

  片刻的骚动和不安过去后,经过志愿者们的努力,人群逐渐安静下来,检测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时间接近深夜11点,就在葛永和冯超以为自己可以稍稍喘口气的时候,内场突然闯进来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右手拖着一个行李箱。

  “现场气氛瞬间就紧张起来。我们俩立即走上去把女孩拦了下来,询问她从哪里过来的。”冯超对这个小插曲印象深刻。

  女孩说,自己没有出过南京,晚上刚去商场买了一个行李箱,还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赶来做核酸检测了。

  “当时的情况下,大家的焦虑和紧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好在我俩都是法律工作者,经常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缓解焦虑、疏导情绪,也算在行。”冯超说。

  待到检测结束,已是第二日凌晨。直到这时,两人才想起来自己还没吃晚饭。“但也顾不上了,当时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见家人、报平安。”

  葛永和冯超在现场

  从白天的日常工作到晚上的志愿服务,近15个小时的连轴运转,注定了这是漫长的一天。但两人回忆起来,仍然充满了感动。他们说,最让人动容的还是医护人员,当检测结束、他们脱下三层防护服、摘下手套和口罩后,映入眼帘的是湿透的全身、满脸的勒痕,以及因脱水而泛白的双手;最暖心的是那些拄着拐杖、坐着轮椅主动前来检测的群众,以及那些在漫漫长夜里积极配合防控、毫无怨言的普通人……

  从严寒到酷暑

  这不是葛永和冯超第一次担任抗疫志愿者。

  2020年春节,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俩作为志愿者,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参与抗疫。只是相比之下,上一次经历的是严寒,这一次却是酷暑。

  葛永说,其实早在7月20日晚上,南京疫情刚刚发布消息时,他和妻子就已经做好准备在家待命了。葛永的妻子是一名医生,去年春节疫情爆发时,两人正好在安徽老家筹备婚礼。正日子安排在大年初六,葛永接到单位通知要回到岗位待命。

  于是,他们推迟了婚礼,初四就一起踏上了回宁的旅程。葛永投身社区,做起了疫情防控保障志愿者,当时妻子还未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但也回到医学院待命。也是在那次志愿服务之后,葛永慎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葛永说,自己2016年来南京工作,在这里成家立业,南京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能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事,心里特别踏实。

  冯超则说,凌晨时分,当他赶回家中,见到6岁的孩子熟睡的面容时,感觉自己还可以继续奋战。

  7月22日一早,葛永和冯超按时回到单位上班。“手上还有几个案件要加紧办理,坚守岗位,也是抗疫。”他们说。

  7月23日凌晨4点,葛永起身送妻子前往检测点,继续参与核酸检测工作。谈及正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他说,人的一生能够遇到的考验不多,希望妻子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护好自己,他会做好后勤工作,等她回家。

  葛永与妻子视频截屏

  7月23日13点30分,记者发稿前,葛永还发来信息说,刚刚和妻子视频,她说了两句就赶紧挂了,说要抓紧时间扒两口饭,马上又要工作了。

  编辑: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