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检人物】江宁检察干警的军旅故事
2020-08-03 15:49:00  来源: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

  从军装绿到检察蓝,江宁检察院里有一群有着特殊工作经历的检察干部,他们有的是办案一线的员额检察官,有的是从事综合保障工作的行政人员。值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聆听他们珍贵的军旅回忆,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

  最香的荷包蛋

  1985年我在云南老山地区参加自卫还击作战。作为一名侦察兵,长时间的潜伏等待战机是常事,还记得最长的一次潜伏,是在准备了7天干粮的条件下,坚持了10天时间。“饥乃芦中餐草,渴饮岩下流泉”,是当时战场生活的真实写照。完成设伏任务回来,见到接应部队的时候,好多同志就再也坚持不住晕倒在地。

  回到驻地,房东大妈拿出她自己舍不得吃,准备去换盐巴的全部11个鸡蛋,做成了荷包蛋端给我们吃。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荷包蛋,那个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当时边民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有时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好多人家就是攒几个鸡蛋后,去到街上去换盐。11个鸡蛋,对一般的家庭来讲,真是微不足道。可对房东一家来说,可能就是几个月的盐巴。一个年已六旬、目不识丁的房东老太,倾其所有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我觉得那天吃的不仅仅是荷包蛋,而是一份群众对我们人民子弟兵的爱。

  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战争给军人和群众带来的伤痛还留在心底,但是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却也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

  陈耀,1980年参军,1995年转业至江宁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先后在反贪和刑检工作,现为第一检察部员额检察官。

  让生命在检察事业中绽放

  军人,给了我勇气和担当,责任和坚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我倍感骄傲和自豪。今后的岁月中,唯有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扎实工作,敬业拼博,永葆军人本色,让生命在检察事业中尽情绽放。方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1986年11月我参军入伍,在我军的英雄部队—“光荣的临汾旅”服役15年,2001年12月转业至江宁区人民检察院。从军期间,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排长、军需助理。以过硬的军事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严格的纪律观念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和赞赏。

  转业至检察机关后,时刻不忘军人本色,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勤奋扎实,执法作风严谨。凭着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克服家庭困难、工学矛盾、法律专业基础弱等诸多困难,勤奋学习,克难攻坚,于2006年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担任派驻监狱检察室主任期间,积极查办高墙内的腐败案件。先后对229名服刑人员提出不予提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意见,均得到了监狱的采纳。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100余件。注重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纠正服刑人员刑期计算错误22起。

  办理的徐某某收监执行法律监督案被评为2018年南京市检察机关十大监督案例。多次立功受奖,2014年10月被表彰为“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

  李英明, 江宁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1986年11月入伍, 2001年12月转业至江宁区人民检察院。

  生死瞬间

  我常跟同事们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有年轻的同事们会说我年纪大了装深沉,我总是笑一笑,军旅生涯中的太多瞬间教会我的这个道理,可能只有穿过军装的人才能懂吧。

  1993年我入伍参军,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成长为了一名军人,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军官,当时我学的是直升机无线电专业,用我们系主任的话,你们的专业,最难学,可是工作以后最轻松。但毕业到了航空兵部队,因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需要大力发展武装直升机,由于航空军械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我和很多战友一起,服从部队建设需要改行从事起了陌生且危险的航空军械专业。那时候我们的武装直升机的还处于研发阶段,很多都是空白,远远不像今天这样先进,都是用民用直升机加载武器装备进行试射和研发,来获取相关数据。

  2002年夏天,我参加了部队组织的一次重大演习任务,当时是实弹打靶演习科目,我作为军械专业的负责人,除了负责本专业机组人员的工作外,还要负责整个飞行期间航空弹药的安全,随着演习的安排,我们在装弹点如期等到了打靶结束回来的直升机,可是当打开火箭发射器尾罩,我突然发现了没有的打出的火箭弹……夏天的机舱格外的闷热,此时感觉更加喘不上气,空气仿佛凝结了,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在脑中嗡嗡作响。带弹着陆原本就是一件及其危险的事情,但是当时早已顾不上,因为这两枚没有发射出去的火箭弹,就好比拉了弦的手榴弹。我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取下来,交给工兵。这是我第一次排除真弹,之前训练排除都是训练弹。我还记得,等大家都离开直升机到达安全地点后,我一个人鼓足勇气,深吸几口气,就这样壮着胆子把两枚火箭弹取了下来……

  每每回忆当年的情形,当时那种恐惧心情还是会扑面而来,因为前不久,我们一个兄弟部队的战友就是因为火箭弹地面误发射打掉了一条腿……他的样子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如果说我当时是不害怕,那是假的,不过当时也没有任何空间让我想别的,我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军人,完成任务是我的天职,我要安全的完成任务。

  可能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这样的事情安然的度过了两三次,可是军旅生涯中有些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却是再也回不来了。

  李强,江宁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1993年入伍,在全军陆航专业比武竞赛中,获得过两项第一,四项第二,多次参加保障全军和军区组织的重大演习和直升机实弹打靶工作,两次荣立三等功,曾被南京军区评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2005年11月转业至江宁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区优秀共产党员,市院先进个人,院先进个人,江宁区十佳政法干警。

  新兵第一堂课

  1997年,18岁的我踏入了军校的大门,成为军人的第一堂课至今让我难忘。那堂课之后,我从一个城市里生活的无忧无虑的孩子,开始有了一点军人的样子。

  那是新兵两个月训练的尾声,天气渐渐开始凉了,我们开始了四百公里的徒步拉练。在大别山里兜兜转转,我们一路参观革命遗址,寻访老红军战士,听他们说那些战争炮火的故事。老人们冲锋陷阵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故事让我们这些毛头孩子听的不禁热泪盈眶,同时也为他们不要名利甘守清贫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可惜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不多,只能帮他们做些挑水、劈柴这些简单的活儿。

  7天行军近400公里,穿越四个县,一路从湖北跨越到河南,我想这是我有生以来走过最长的一次。每天平均步行六十多公里,在野外就原地休息,找一块像样的草地,被子一铺就是床;山泉河水池塘水,只要煮开了,放点防止拉肚子的草根就是我们的饮料。也有条件好点的时候,路过县城的时候,找一个工厂厂房或者学校教室打个地铺,那一觉就睡的特别香甜。

  每当路边有可爱的孩子,和善的老人向我们敬军礼时,我突然觉得,身上的军装带给我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

  这就是我的新兵第一堂课,祖国的山川河流就是我的课堂,红军老战士和爱戴军人的群众们就是我的老师。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心中永远带着18岁那年青春的军旅回忆,从军人一直到成为一名检察干警,一直铭记着那新兵的第一堂课。

  李罗宁,江宁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司机主任科员,1997年入伍,入伍期间先后受训于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陆军指挥学院和空军指挥学院,参与过全军科技大练兵比武,世博会空中安保,南海空中巡逻等重要军事任务。2013年11月专业至江宁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多次被评为市院、区院先进个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采访后记:

  小编作为一名生长在城市的80后,从小对军人的认识总是崇敬、辛苦、帅气这些标签。极其幸运的作为中国人,我们远离战争拥抱和平,仿佛这一切都来的理所当然,但是在听着退伍军人们回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点滴时,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祖国的强大、社会的稳定、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人民解放军筑起的钢铁长城的守护。虽然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但是军人们依然时时刻刻的在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流血流汗……

  致敬人民子弟兵,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

  编辑: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