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陈莉:“点子”专家
2019-06-30 08:46:00  来源:检察文化宣传网

  

  人物档案

  姓名:陈莉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智慧检务

  “陈检察官,我是刑警队的小张。我们正在古林街出警,一家商户着火,两人遇难。我们有问题向您咨询……”一个周六晚上,时针已经指向二十一点,陈莉的手机响了。

  刑警办案,有问题向检察官咨询,这个做法始于三年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检察院在公安港南分局举办的一个培训。

  2015年5月,陈莉发现,近段时间纠正违法的案件增多。什么原因呢?她归拢整理纠正违法的案件,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于是,她将自己在办案中搜集到的、公安机关办案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反映给了主管领导,并提出希望通过讲座形式与侦查人员充分交流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在与港南分局领导进行沟通后,一堂“跨界”的指导侦查专业课开讲了。

  自从陈莉在港南分局给民警们开设讲座、讲解侦查过程中的疑难复杂问题以后,陈莉的“咨询业务”就算开张了。由于这种咨询针对的都是办案中的具体问题,指导性强,所以找陈莉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求助电话经常有,节假日也不例外,最多时,她一天接过十多个电话。

  有一天,正在看卷的陈莉听到认罪认罚工作区传来一阵争吵声。原来,一名涉嫌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嫌疑人因为理解偏差,对公诉人介绍的认罪认罚制度产生了误解。看着满腹委屈的同事和情绪激动的犯罪嫌疑人,陈莉陷入沉思:2017年5月,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在天津检察机关全面铺开,但由于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认罪认罚告知书内容长且法言法语多,以及犯罪嫌疑人出事之后迷信有人好办事等因素,至8月份,这项制度的适用情况都不太理想。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嫌疑人对这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并提高使用率呢?

  冥思苦想之后,一个动意浮现在陈莉的脑海:制作一部有故事情节、有法律知识宣讲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动画宣教片》,来代替公诉人的现场宣讲。在院党组和市院公诉处高度重视下,历时3个月,该动画片保质、高效地制作完成,并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在滨海新区第三看守所每天要播放两次该动画片。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倪某说:“动画片中的人物,就像明星一样,在我们中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凡是看过片子的人,都明白真诚认罪认罚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所以很多人主动要求适用这项制度。”

  截至2019年1月中旬,滨海新区大港检察院共对783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其中,在2017年11月底之前,有198人适用该制度,适用率为35%;自使用这部动画片以后,有656人适用该制度,适用率为63.8%,较之前提升了82.3%。

  目前,该片已经在全市所有监管场所、派出所、刑警队推广,有效减轻了公检法机关的办案压力。滨海新区法院大港审判区刑庭审判员王海霞说:“动画片中的一个场景,就是我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宣判实况。动画片的传播,有助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广和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这些年,陈莉主导建立了大港院“远程办案工作区”,还向院党组提议建设了模拟法庭,为天津市检察系统基层院的第一家。她首创的“证据树建模法”“时间轴分析法”和“矛盾互搏法”,制作成课件和可视化课程,先后获得“天津市第二批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和“全国检察系统精品课程提名奖”,并被引入中检网校作为选修课程。

  陈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天津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天津市公诉标兵”和“天津市最美检察官”等荣誉称号。2019年2月13日,天津市检察机关第四批检察业务专家评定结果揭晓。在经历了书面评审、现场评审两个阶段后,陈莉脱颖而出。

  编辑:高洁